支持歌仔戲發展 推3大輔導金鼓勵民間團隊參與 文化部:高雄傳藝園區定位為「臺灣歌仔戲中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3 13:53:06) 為支持歌仔戲發展,文化部今(13)日公布「出角-歌仔青世代」新編製作、「歌仔戲旗艦展演」2項補助計畫,包含先前已公布的「外台2.0」展演補助等,以3大「輔導金」鼓勵民間劇團持續進行歌仔戲製作;同時,文化部也定位高雄傳藝園區為「臺灣歌仔戲中心」,期盼以專責人力、經費資源及黑潮、語發計畫等,推動歌仔戲發展,除作為全國歌仔戲保存、傳承、研究、創發、節目製作及人才培力基地,亦與豫劇團共榮發展。
文化部將高雄傳藝園區定位為「臺灣歌仔戲中心」,專責推廣歌仔戲藝術,聚焦為全國歌仔戲研究創發、節目製作及人才培力基地。
文化部表示,為使民間團隊有充沛時間提出計畫,3項輔導金特別錯開收件受理時間,已於5月1日公告、6月16日截止徵件的「外台2.0」展演專案補助計畫,鼓勵各劇團以既有經典外台劇目或舊有編製劇目重製為基礎,就老戲劇本修編、導演編排、音樂定譜設計、視覺設計等重新整合演出,提升整體節目演出效果。
今日公告的「出角-歌仔青世代」新編製作補助計畫,鼓勵青年以現代編導觀念編創傳統戲曲,讓新一代創作者透過本土元素創作出屬於臺灣本身的文化,並提供展示創作的機會,自5月15日至7月1日收件。「歌仔戲旗艦展演」補助,則鼓勵歌仔戲團以臺灣在地故事創編大型歌仔戲,故事題材可扣合現代議題、編導創意可融入現代手法、舞台設計可引入現代劇場技術,以優質節目提升歌仔戲劇場展演能量,收件日期自5月15日起至7月31日截止。
歷史建築「左營海軍中山堂」從昔日的電影院,華麗轉身成為適合中小型內台戲曲作品演出的「中山堂劇場」。
文化部指出,除持續以軟體計畫扶植歌仔戲發展,文化部亦關注民間倡議多年的「歌仔戲中心」提議。經考量高雄擁有臺灣最多立案的歌仔戲劇團,以及最多的從業人員與忠實觀眾群,具有蓬勃旺盛的發展動力,文化部也將今年完成重新整建的「左營海軍中山堂」及新建「綜合大樓」所在的高雄傳藝園區,定位為「臺灣歌仔戲中心」。
文化部說明,中山堂於1950年開幕,原是作為海軍集會場所,後改為電影院,1960年代後開放一般民眾觀賞電影,直到2009年底吹熄燈號。2013年高雄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化部於2017年動工重新整建,歷經多年,於今年4月中旬完工,現正進行試營運。試營運期間,傳藝中心特別安排全臺灣由南到北16個歌仔戲團於每週六、日下午,接力演出至8月;目前亦已完工的新建綜合大樓,則規劃作為展示、研習、排練場地,併隨近期正式開放將推出《歌仔上媠》特展,以歌仔戲發展史呈現各階段的演出型態。至於園區整體也將與豫劇團跨界合作、相輔相成,共榮發展。
首檔特展《歌仔上媠》以歌仔戲的發展史呈現包含本地、外台、內台、電影、唱片、廣播、電視、精緻歌仔戲等各階段的演出型態。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期許歌仔戲中心能以專責的人力、經費資源等,全方位保存及傳承臺灣歌仔戲藝術,在既有生態基礎及演出類型上,輔以文獻整理、修編應用及當代演出製作模式,提升整體演出內容與品質;並透過前後場人才培力計畫傳承技藝,致力鞏固舞臺演出核心;也藉由各類型推廣活動,拓展民眾參與面向與深度,開發各類型觀眾群,強化種子觀眾對歌仔戲的黏著度。期盼「臺灣歌仔戲中心」不僅立足高雄,亦能將歌仔戲的種子散佈全臺灣,甚至國際。
「外台2.0」展演、「出角-歌仔青世代」新編製作、「歌仔戲旗艦展演」徵選須知:
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Web/
文化部官網: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Create=1&n=105&state=872F087FA5A8A77B&s=214559
梆子聲響起,從河南一路傳唱飄洋過海來臺的「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至今逾一甲子的光陰裡,無怨無悔挑起了戲曲薪傳的責任,屢屢應邀海外巡迴演出,行旅踏遍世界各地,並於101年5月20日正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
106年幸逢文化部「跨藝匯流.傳統入心公共建設跨域加值發展計畫」之契機,長期紮根高雄左營的臺灣豫劇團,以裝載左營人滿滿記憶的海軍中山堂為據點,即將蛻變為高雄傳藝中心。做為豫劇、歌仔戲、偶戲、皮影戲、南北管等重要傳統藝術的專業劇團,未來和宜蘭傳藝園區及臺北的臺灣戲曲中心共同形成三大傳藝重鎮,串連起全臺灣的傳統藝術資源。
高雄傳藝中心作為展演場所及串聯平臺
高雄傳藝中心結合「中山堂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中山堂附屬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及豫劇團現址,將原已熄燈的歷史建築中山堂重新點亮,修復建置為劇場及支援中心,納入服裝、道具、布景、排練、人才培育等支持體系,串連藝文創作、節目企劃、設計等相關產業。配合眷村文化、展演設施及軍事歷史記憶之生活文化園區,創造跨劇種實驗及培養藝文欣賞人口之重要平臺與基地。
106年幸逢文化部「跨藝匯流.傳統入心公共建設跨域加值發展計畫」之契機,長期紮根高雄左營的臺灣豫劇團,以裝載左營人滿滿記憶的海軍中山堂為據點,即將蛻變為高雄傳藝中心。做為豫劇、歌仔戲、偶戲、皮影戲、南北管等重要傳統藝術的專業劇團,未來和宜蘭傳藝園區及臺北的臺灣戲曲中心共同形成三大傳藝重鎮,串連起全臺灣的傳統藝術資源。
高雄傳藝中心作為展演場所及串聯平臺
高雄傳藝中心結合「中山堂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中山堂附屬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及豫劇團現址,將原已熄燈的歷史建築中山堂重新點亮,修復建置為劇場及支援中心,納入服裝、道具、布景、排練、人才培育等支持體系,串連藝文創作、節目企劃、設計等相關產業。配合眷村文化、展演設施及軍事歷史記憶之生活文化園區,創造跨劇種實驗及培養藝文欣賞人口之重要平臺與基地。
中山堂修復工程結合商業區設施完整園區機能
另為完善藝術園區整體機能,提供民眾更優質的服務,中山堂南側基地規劃新建地下3層至地上6層具備餐飲、商品販售、資訊服務、停車空間等機能之商業區設施,設計合格級之綠建築及智慧建築,以廊道連通劇場做為後台服務空間,保留既有中山堂園區植栽及歷史建築氛圍。
煥然一新而保有記憶溫度的劇場座席,外牆上船錨的意象帶來海那頭的聲響,既有建物由側面動線延伸至半戶外綠化景觀平台,跟著曲聲步進新建物內的旋轉挑空大廳,拾階而上那錯落有致變化無窮的露臺,從空間與時間的縫隙裡回望劇場,歷史與現在的時間軸自然結合,有趣而富有詩意。
考量左營眷村文化景觀,園區以「既有建物保存活化」為基礎,輔以推動藝術創作者進駐、發展休閒觀光,與高雄傳藝中心之核心機能相互連結。提供傳統戲曲相關體驗服務,提高傳統表演藝術附加價值。並希冀在園區完成後,除提升市民居住生活品質外,也能帶動周邊地區繁榮發展。
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預計110年完工
為創造美好空間體驗及落實工程品質管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洽請內政部營建署代辦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由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東盟營造有限公司承攬施工,自107年10月開工,預計於110年完工。
洗鍊風華重啟扉頁的中山堂裡,嘹亮且繽紛奪目的豫劇即將上演,期待可為左營蓮池潭畔及舊城區帶來全新風景,將傳統戲曲的美好經驗完整傳承。
2019-10-02 。豫劇傳唱六十載
左營中山堂風華再現
梆子聲響起,從河南一路傳唱飄洋過海來臺的「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至今逾一甲子的光陰裡,無怨無悔挑起了戲曲薪傳的責任,屢屢應邀海外巡迴演出,行旅踏遍世界各地,並於101年5月20日正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106年幸逢文化部「跨藝匯流.傳統入心公共建設跨域加值發展計畫」之契機,長期紮根高雄左營的臺灣豫劇團,以裝載左營人滿滿記憶的海軍中山堂為據點,即將蛻變為高雄傳藝中心。做為豫劇、歌仔戲、偶戲、皮影戲、南北管等重要傳統藝術的專業劇團,未來和宜蘭傳藝園區及臺北的臺灣戲曲中心共同形成三大傳藝重鎮,串連起全臺灣的傳統藝術資源。
高雄傳藝中心作為展演場所及串聯平臺
高雄傳藝中心係結合「中山堂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中山堂附屬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及豫劇團現址,將原已熄燈的歷史建築中山堂重新點亮,修復建置為劇場及支援中心,納入服裝、道具、布景、排練、人才培育等支持體系,串連藝文創作、節目企劃、設計等相關產業。配合眷村文化、展演設施及軍事歷史記憶之生活文化園區,創造跨劇種實驗及培養藝文欣賞人口之重要平臺與基地。
中山堂修復工程結合商業區設施完整園區機能
另為完善藝術園區整體機能,提供民眾更優質的服務,中山堂南側基地規劃新建地下3層至地上6層具備餐飲、商品販售、資訊服務、停車空間等機能之商業區設施,設計合格級之綠建築及智慧建築,並同時考量左營眷村文化景觀,以「既有建物保存活化」為基礎,輔以推動藝術創作者進駐、發展休閒觀光,與高雄傳藝中心之核心機能進行相互連結。提供傳統戲曲相關體驗之服務空間,提高傳統表演藝術附加價值。並希冀在園區完成後,除提升市民居住生活品質外,也能帶動周邊地區繁榮發展。
中山堂修復工程及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預計110年完工
為創造美好空間體驗及落實工程品質管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洽請營建署代辦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由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東盟營造有限公司承攬施工,自107年10月開工,預計於110年2月完工。洗鍊風華重啟扉頁的中山堂裡,嘹亮且繽紛奪目的豫劇即將上演,期待可為左營蓮池潭畔及舊城區帶來全新風景,將傳統戲曲的美好經驗完整傳承。
2017-12-27 。高雄豫劇藝術園區中山堂附屬商業區設施新建工程完成設計
一、基地概況
本案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廍後段83、83-5、84、85等4筆地號,土地面積為6,110㎡,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屬第五種住宅區、第五種商業區。本基地北側為實踐路,東側為軍校路,西側為海平路。本工程北側之左營中山堂建築屬現代主義形式,為該時期代表作品,具文化資產價值。102年12月11日依文資法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手活化經營。
二、設計構想
(一)
雙生-新舊建築的對話與呼應
1.對既存歷史建築的尊重。
2.創造"大量體"的虛實互動。
3.活潑天際線,形塑都市意象。
2.創造"大量體"的虛實互動。
3.活潑天際線,形塑都市意象。
(二)
整體規劃及配置構想
為完善「高雄豫劇藝術園區」之機能,以提供民眾更優質的服務,本案規劃為具備餐飲、商品販售與資訊服務等機能之展演服務空間,並提供傳統戲曲相關體驗服務,以提高傳統表演藝術附加價值。本棟規劃地下3層為停車及機電設備空間,地上1至3層為文教設施,4層至6層為店舖與辦公室,總樓地板面積為7,300㎡。
為完善「高雄豫劇藝術園區」之機能,以提供民眾更優質的服務,本案規劃為具備餐飲、商品販售與資訊服務等機能之展演服務空間,並提供傳統戲曲相關體驗服務,以提高傳統表演藝術附加價值。本棟規劃地下3層為停車及機電設備空間,地上1至3層為文教設施,4層至6層為店舖與辦公室,總樓地板面積為7,300㎡。
基地主要入口臨主幹道軍校路,為外來訪客到達及連接人行道動線供市民及中山堂使用;服務入口位於海平路,提供豫劇團道具與設備卸貨區。
(三)
量體與色彩計畫
本棟建築企圖以人性與都市尺度的空間體驗,達成新舊建築語彙的延續;與中山堂歷史建築間之間,設計觀景樓梯以作為新舊建築量體的中介空間,並以懸挑玻璃露臺作為人行空間入口的暗示。在建築物最高處種植一棵象徵永續創意的「生命樹」作為都市地標,形塑友善的都市介面及印象深刻可辨識的建築。
(四)
景觀計畫
本工程以最少的開發整地為原則,以基地東側退縮之人行道連結商業區及中山堂,並開放街角廣場給作為市民活動廣場;為尊重原有中山堂歷史建築,庭園景觀採中軸對稱開放規劃,並強化入口街角廣場,配合中山堂庭園空間機能等需求,植栽規劃採基地內保留、移植及新植等方式,藉以圍塑空間、營造氛圍。並考量植物多樣性、形態及色彩,採複層植栽以釋出更多開放綠地空間。
(五)
智慧綠建築規劃構想
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編定之「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基本型2015年版」版本逐項檢討各項指標,並針對基地條件提出綠建築執行策略,預估可達銀級綠建築。
智慧建築部分,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編定之「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16年版」,導入智慧型高科技、材料及產品之應用,使建築物更安全、健康、便利及節能,預估可達合格級智慧建築。
三、辦理情形
本署於104年7月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簽訂代辦協議書,104年12月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監造,發包施工費為1億9,650萬元整,106年11月07日完成細部設計成果書圖並辦理公告發包事宜,預定於107年2月完成發包作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