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OSARACE:【高雄市】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
110-10-31。高流籌建12年開幕 文化部宣布2022金曲獎在高雄 陳其邁:高雄蛻變轉型的見證
【高雄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高流)今(31)日正式開幕,高雄市長陳其邁偕同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李永得及多位民意代表共同出席開幕儀式暨演唱會「Sea the Future 看見高雄的未來」。在儀式及演唱會開始前,全體觀眾針對日前高雄城中城大火憾事默哀,陳其邁感謝各界關心,並強調此事件的傷痕將時時警惕市府團隊,絕對會更堅定的加速老城區的再生,也特別感謝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對於高雄建設全力的支持,讓高流能夠如期如質的完工,金音獎下星期將在高雄登場,年度音樂盛事金曲獎明(111)年也將在高雄舉辦,感謝讓高雄美夢成真、揚帆起飛。
總統蔡英文特別南下參與高流開幕,她提到台灣有非常豐沛的音樂創作能量,因為民主自由是創作的沃土,北高兩座音樂舞台的啟用,讓台灣音樂展演邁向重要的里程碑。
高流是中央出資、地方經營的合作典範,它獨特的建築設計,是高雄重要的地標,期待未來高流成為南台灣流行音樂的出海口,讓台灣音樂走向世界,用不同的文化體驗打破大家對於表演的想像,未來,在海景第一排欣賞音樂,將成為南台灣的日常,且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音樂真愛。
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細數高流興建過程的無數挑戰與艱辛歷程,高流原本規劃於高雄港16、17號碼頭,但2008年交通部以碼頭腹地太小,會影響高雄港營運而反對,當年時任高市副市長的李永得及文化局長的史哲,銜命與行政院各部會溝通,經多次會議談判與折衝,2009年中央更改原規劃,需加入海洋文化推廣與展示規劃功能,並異動興建地點至高雄港11至15號碼頭後才得以核定。
高流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感謝陳菊前市長、管碧玲委員與時任立法委員的陳其邁市長等人共同爭取,文化部會與高市府共同為音樂打拚努力,讓音樂成為強大的產業力量。
市長陳其邁提到,音樂是一種符號,代表創作者的感情及思想,好的音樂作品一定和土地、人民有所共鳴,因此高流匯集高雄人的情感,代表城市的精神,更是大家共同團結、生死與共、相濡以沫的處所,並期待未來在高流舞台能夠盡情奔放高雄的情感,代表台灣精神的再生跟出發。
陳其邁接著表示,高雄的轉型之路從來就不是一條康莊大道,拆除港邊圍牆,一步步實踐港市合一的美夢,讓舊港區蛻變成現在的亞洲新灣區,除了高流音樂中心,它同時承載台灣5G AIoT產業的發展,相信未來這裡不僅是音樂、文創、休閒及觀光,更會成為全台5G AIoT最主要研發及生產的重鎮。
文化部指出,高流基地龐大、建築方面使用造型特殊的多向度六角形構造及帷幕、施工難度高,興建過程充滿挑戰,在文化部與高市府通力合作下,歷經12年,終於完成啟用。
109-07-24。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新建工程(後續工程)
一、工程目標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新建工程」緣起行政院新十大建設計畫中「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及「愛台12項建設」,希望藉由建置國際藝術文化展演場所及海洋文化中心,帶動高雄成為亞太流行音樂創作及表演中心與國際海洋文化交流平台,更引領城市邁向國際舞台。
二、工程內容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新建工程(後續工程)」於108年8月開工,業於109年6月竣工,本件工程係增文化產業專區及補足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二標工程之完整性,工程經費約為3億1,261萬元,建置ZONE1區戶外音樂廣場之擋音牆工程、LPH室內表演中心觀眾席座椅工程、ZONE2區展示中心空調設備及D1海豚至D5海豚帷幕牆等工程,總樓地板面積1萬2,209平方公尺。
為塑造海洋城市門戶意象的設計理念,經由國際競圖脫穎而出的西班牙與國內建築師組成跨國建築設計團隊繪出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又運用海洋元素(海浪、珊瑚、海豚等)勾勒建築外觀,形狀特殊、活潑且深具海洋特色的建築群,創造出國際級地標性建物,建構國家海洋門戶新氣象。
三、工程效益
整體園區開發完成後,除了結合愛河與高雄港水域空間,延續都市願景,提供水岸空間觀光休閒據點。此外,搭配外環輕軌捷運線,該計畫肩負著軸心地帶功能,往西則串連駁二藝文特區及西子灣景點,往南則連結港埠旅運中心、高雄圖書總館、世貿展覽館等,建築主體擁有的地標性與亞洲新灣區周邊景點可形成整體連結,成為高雄港埠周邊無可取代之重要景點,並創造永續發展的都市與活絡產業,並提供市民優質的文化休閒空間,創造宜居之生活環境,一直都是高雄市政府努力的目標。
該計畫將增加綠地延續都市生態綠軸,以帶狀水岸綠廊結合周邊景緻成為一個國際級水岸觀光港市之「海洋文化園區」,興建過程所面臨的挑戰,是為成就美好未來的養分,讓我們一起期待高雄港域風華再現。
108-06-12。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新建工程
第二階段工程位於高雄港11-12號碼頭及光榮碼頭區域,基地面積約8公頃,內容聚焦於主體建築工程及水岸景觀的建置,包含大型室內表演廳、戶外表演場、流行音樂展示區及產業社群空間、海洋文化展示中心及整體水岸環境景觀;建築體為地下1層、地上11層鋼骨構造(SC),建築高度約12至68公尺不等,總樓地板面積約5萬8000平方公尺。
海音中心建築設計採用多樣豐富的海洋意象,主題內容包含以六角型珊瑚礁形狀為屋頂的海洋文化展示中心、象徵浪花激濺飛揚的流行音樂展示區及容納5000人以上的大型室內表演廳建築群、還有以鯨魚家族悠遊愛河灣為發想的小型室內表演廳等。另為強化營運機能效益,後續納入文化創意產業專區,以隨輕軌蜿蜒動線配置的5隻小海豚建物為主題,除展現海豚嬉娛跳躍之活潑意涵,也如同伴隨輕軌旅客進入了綺麗海洋的音樂世界。
藉由海洋文化展示場域及旅運服務設施,建構海洋文化及旅運觀光中心。
以帶狀水岸綠廊結合水岸活動開放空間,提供市民優質的休閒空間。
引入綠建築及綠能系統,建立環保教學示範場域。預留未來發展空間,以利園區永續經營。
帶動高雄成為亞太流行音樂創作及表演中心與國際海洋文化交流平台。
建築自身的地標性與亞洲新灣區景點的整體連結。
啟用活化鹽埕苓雅臨近高雄港區域文藝與經濟發展。
二、工程內容
位在高雄市苓雅區高雄港13~15號碼頭,已於103年3月20日開工地上 3 層、地下1層樓 / 樓高:12.1m工程總經費約5億零8百87萬元,小型表演空間(共六座)。
期待成為國際級之音樂表演場域,透過規劃興建展演空間音樂廳、小型展演空間培育音樂文化、相關流行音樂產業聚集空間以及社群空間與海洋展示場所等。
三、工程效益
匯集音樂藝術與海洋科技文創等產業多元能量,讓台灣成為亞太文創產業匯流中心與後續海洋文化展示場域及旅運服務設施結合,串聯海洋島嶼文化、休閒觀光與遊艇海運等衛星產業發展,建構海洋文化及旅運觀光中心,活絡南台灣藝文市場並促進產業生根,整體提升藝文活動表演場所與設施之質與量,結合周邊景致成為一個國際級觀光景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