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新北市】國家檔案館(2025)*營建署專業代辦

 

國家檔案館   建館紀要


一起走進我們的時光 國家檔案館志工召募中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D14EA770B0792FDC


112-12-06。「國家檔案館新建工程」榮獲第17屆優良工程金安獎


112-09-06。「國家檔案館新建工程」榮獲新北市工安獎特優


112-04-24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上梁 2025落成啟用

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新建工程邁入新的里程碑。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於今(24)日下午吉(2)時在新北市林口區國家檔案館基地依傳統禮儀舉行上梁典禮,由國家發展委員會龔明鑫主委親臨主典,與蒞典貴賓立法院洪孟楷委員等共同祝禱上香祈福,見證國家檔案館新建工程達成階段性工程目標,並期盼工程能如期如質於明(2024)年底完工,2025年開館營運。


國家發展委員會龔明鑫主委致詞表示,國家檔案館將於明年底完工,具備100公里的國家檔案典藏容量,相當於200座101大樓高度,可滿足大約20年的國家檔案入藏空間需求,未來也將取得鑽石級綠建築及銅級智慧建築標章。設計上並特別著重與林口在地文化、環境結合,加強周邊社區共享合作,與區域共榮發展。

龔主委也指出,檔案管理局今年加入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並成立檔案國際交流中心加入「國際檔案理事會(ICA)」,以國際視野推動檔案合作網絡,期盼未來國家檔案館完工後,邀請更多國際機構來臺參訪交流,加深國際合作,提升臺灣的能見度。

立法院洪孟楷委員致詞表示,我們已有圖書館及博物館,而國家首座國家檔案館將坐落於林口地區,此國家級的建築,不僅眾所期待,更是林口居民的深切寄盼,感謝施工團隊的用心及當地里長的溝通協調,期望國家檔案館與在地連結、共榮共生,在中央與地方一條心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完成國家檔案館興建。

檔案管理局表示,國家檔案館建物僅占基地約四分之一,除保存既有綠地,同時廣植喬(灌)木,與周邊運動公園串聯形成豐富的都市生態綠帶,亦可延伸市民休憩空間。此外,基地毗臨住宅、學校、公園、商業區、影視旗艦區、新創聚落及未來媒體產業園區,國家檔案館的興建不僅創造區域整體發展,未來融合創意推廣與在地資源,將成為國內外探索臺灣底蘊的最佳人文知性景點。

國家檔案館落成啟用後,將具有國家檔案典藏(保存、整理、修護)、應用推廣(閱覽、展覽、研究、出版)、技術服務(媒材研究、長期保存)、行政辦公及教育休閒等功能,並將持續以維護民眾知的權利、致力檔案開放應用,開創檔案價值為目標,促進國家施政紀錄透明公開,以建構國家記憶最完整的素材中心、檔案應用研究最權威的中心與檔案媒材保存技術最專業的研發中心,並成為全民必訪的國家記憶學習中心。

為讓各界瞭解國家檔案館未來樣貌與服務內涵,檔案管理局邀請大家上網觀賞「佇立.國家檔案館」、「遇見.國家檔案館」影片

影片置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全球資訊網 https://www.archives.gov.tw/ 國家檔案館/願景藍圖/願景定位


110-06-04首座國家檔案館即將開工興建! 

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為先進國家知識體系三大支柱,為展現政府重視國家發展見證及國家智慧資產,以及達成政府紀錄公開透明且為全體國民共有共享之核心要務,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依據行政院106年核定之國家檔案典藏及服務建設計畫,推動興建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館址座落於新北市林口區國宅段,委託內政部營建署專業全程代辦興建,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郭英釧建築師)設計監造,並於今年2月26日以新臺幣20餘億元決標,由豐譽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及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攬施作,預定113年主體工程完工及114年開館營運

這座國家級的檔案館,基地占約2.6公頃,本於生態共生理念,主體建築僅占基地25%範圍,為地上10層及地下2層的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未來在建築物量體及景觀施工方面,將以基地工程品質與安全為重,兼顧基地景觀生態保留及周邊視覺景觀與既有資源串接,整合行政、典藏及多元服務功能,規劃建置節能安全及智慧管理的檔案庫房與全館自動化,可容納100公里檔案典藏量,接近200座101大樓,並以提供舒適便捷的閱聽應用環境、互動體驗的展示學習場域與通透開放的館區空間為訴求,讓國家智慧資產獲得最周妥的保存,廣為全民使用。

本項新建工程歷經逾3年的規劃設計及採購過程,目前已陸續完成施工圍籬架設、工區整地及工務所組合屋等施工前置作業,並曾召開2次說明會,加強與在地居民充分溝通。由於主體工程預定於今年6月7日開始施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特別籲請居民諒解施工期間可能造成之不便,同時嚴格要求承商遵循施工安全規範,務必減緩對周遭環境之影響。基於防疫為重之考量,原籌辦動土典禮停辦,並擬定施工防疫對策,依預定進度推動此項建設,期待4年後結合知識、教育、文化、休憩功能的國家檔案館落成啟用,朝向國家記憶最完整的素材中心、最權威的國家檔案應用研究中心、最專業的檔案媒材技術研發中心及成為全民必訪的國家記憶學習中心四大面向定位發展,並融合創意推廣與在地資源,與地方共生共榮,成為國內外探索臺灣底蘊的最佳人文知性景點。

為讓各界瞭解國家檔案館未來樣貌與服務內涵,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提出「國家檔案館五大建設理念」(資料如附),也邀請大家上網觀賞「遇見–國家檔案館」( 影片置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全球資訊網(www.archives.gov.tw)/國家檔案館/願景藍圖/願景定位 ),與您一起預見美好,共同迎接屬於全民的國家檔案館。


新聞稿附件(國家檔案館五大建設理念)







「國家檔案館新建工程」施工前說明會【110年4月14日】














2021-04-14國家檔案館開工在即 打造林口知識新地標

基於檔案為國家知識基礎,為利妥善保存國家發展紀錄,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擬定國家檔案典藏及服務建設計畫經行政院核定後,委由內政部營建署代辦。本工程於110年2月26日決標,發包施工費為新臺幣20億9,780萬元,預定110年4月12日開工,113年底竣工。

興建國家檔案館 帶動國家發展

推展檔案意識與價值,不僅是國家發展民主化進程中,政府推動資訊透明的核心要務及重要職責,也是前瞻實現轉型正義的必要課題。迄今,我國缺乏國家檔案整體建設,又依檔案法第22條揭示國家檔案至遲應於30年內開放應用。因此,推動本工程以保存國家重要歷史紀錄及建構國家知識體系,奠定永續發展根基。

國家檔案館新建工程簡介

營建署表示,本案為1棟地下2層、地上10層之鋼筋混凝土建物,總坪數約14,846坪,完工後將取得銅級智慧建築標準及鑽石級綠建築標準,外觀呈現現代、簡潔、穩重及文化創意之風格。本工程設計最大的特色在於外牆裝修的部分,採取烤漆玻璃排列組合成地層堆疊圖案,象徵國家記憶紮根的意象。

未來定位

本案規劃建置之標準庫房,得以滿足未來20年國家檔案典藏容量。另外,本案加強公共空間與軟硬體設計,並提供舒適且多元之閱覽及休憩場域,同時整合周邊如林口社區運動公園等社會資源,結合教育、文化、休閒,具觀光遊憩景點的發展潛力。


109-09-09珍惜保存檔案 行政院編列25億預算興建「國家檔案館」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9)日出席「第18屆機關檔案管理金檔獎暨金質獎頒獎典禮」,親自頒發獎座,向檔案管理績優機關與人員致敬。蘇院長表示,國家重視檔案的保存,行政院特別編列25億的預算興建「國家檔案館」,未來檔案要更開放並持續數位化,希望國家檔案越來越好看,越來越精彩,也讓國家更好。

蘇院長指出,「凡人走過的必留有足跡」,他的父親是最基層及認真的公務員,小時候他常在假日跑去辦公室,看父親加班寫公文、批公事,父親的字非常漂亮、工整,一字一句,一筆一劃,文筆非常好,令他相當敬佩。如今他也要批公文,每個批示都有決定性影響,且公文到他手上時,已經過多少人的研析,公文的每字、每頁、每卷,攸關許多人及國家,因此必須留下檔案。

蘇院長強調,一個國家能真正重視檔案留存,表示這個國家、國力已達一定水準,也表示這一代人知道要尊重前人走過的辛苦,體認現在是多麼重要,以及要為未來留下什麼。

蘇院長表示,國家設立檔案局,重視檔案的留存,並頒發金檔獎及金質獎,肯定並獎勵檔案管理績優的機關與同仁,也藉此希望各機關都能以此為標竿及榜樣,讓機關有金檔獎的水準,每個人都以得金質獎為榮耀。如此一來,相信國家一定會更好,因為在要開始規劃時,就會競競業業,完成後還懂得珍惜保存。

蘇院長表示,這些年來,國家一代一代、一年一年保存下來的檔案十分可觀,計算國家檔案高度的單位不是用「公分」或「公尺」,而是以「公里」計算,而且還是用101大樓的高度算。去(108)年他來頒獎時,國家檔案疊起來已有45座101大樓的高度,今(109)年已達48座101大樓(約24.5公里)。院長笑稱,101要好多年才蓋得起來,但檔案局在一年間就蓋了3棟101大樓,非常了不起,更代表大家都很重視。

蘇院長表示,行政院特別編列25億的預算要興建「國家檔案館」,目前正進行招標作業,預計最快在今年底動工。國家檔案館可典藏的實體檔案容量,可放進幾十座101大樓。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也需與時俱進,將檔案數位化,讓檔案更好查詢。在科技的協助下,現在的檔案只要「一按」就有,以前他當律師時要備著判例,現在都靠「一指通,萬事通」,所以檔案的數位化非常重要。

蘇院長強調,過去是威權封閉的時代,現在應盡量公開檔案。院長也笑稱,因為會被大家看,他本來字寫得又快又草,現在只好乖乖地簽名,以免哪天有人想看他批過的公文。也希望每位在寫公文的人都注意,往後自己經辦的公文可能被找出來,所以現在要寫好一點。

蘇院長表示,今天特別來頒獎,要向得獎的機關及個人致敬,也感謝評審委員南來北往認真評審,讓得獎人更有榮耀。國家重視檔案的保存,也請大家跟金檔獎、金質獎得主學習,讓檔案越來越好看,越來越精彩,讓臺灣越來越漂亮。

今日院長逐一致贈獎座給得獎機關及得獎者,並與得獎者及其同事、親友共同合影。

國發會表示,目前檔案局典藏的國家檔案長度已達24.5公里,對外開放的檔案也有近340萬筆。為表揚檔案管理績優機關與同仁,自92年起逐年辦理金檔獎及金質獎評選,今年共有219個機關、75名人員參加,經評選後共有15個機關及15位檔管人員獲獎,各獲獎機關對檔案管理不僅付出極大心力,更充滿創意及特色。


2019-04-29專業代辦「國家檔案館統包工程」專題報導

一、工程緣起


為推動國家檔案典藏及服務建設,樹立國家記憶中心,以妥善保存政府施政紀錄,促進檔案開放應用,推展檔案意識與價值,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提報國家檔案典藏及服務建設計畫,並委託本署代辦國家檔案館興建事宜,以作為保存國家重要歷史紀錄及建構國家知識體系之場域,奠定永續發展根基。

二、工程位置及基地外部空間配置

本基地位處新北市林口區,林口社區運動公園之南側,四面分別臨接公園路、文化一路一段及仁愛一路,及15米計畫道路所圍之街廓內北側大部分土地(約佔90%),基地形狀呈梯形,該街廓周邊已設置人行步道,基地內部現階段為閒置空地,上方植雜林,內部無佔用,高程尚稱平整,基地周邊之排水系統,均已建置完成。距離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一交流道北側約900公尺、捷運機場線A9站約1.5公里。
因基地為閒置空地,既有密林生長於此,在建築配置上保存基地70%以上的既有森林,量體配置在基地西北側的角落,低建築開挖面積,為了讓原始森林持續生長,降低擾動。主要出入口從仁愛一路進入,檔案卸貨平台設置於公園路側,因應保存檔案流程,特將公共區域與非公共區域動線區分於兩端,並於基地東側設置森林小徑,讓行人散步於緩坡上,以不同高度觀看森林面貌,展現出另一種對於土地記憶的紀念。



三、工程內容及特色


本工程基地面積約為25,686平方公尺,預計興建地下2層地上11層之混凝土造(局部鋼構) ,總樓地板面積約53,655平方公尺之國家檔案館,總計畫經費約25.04億元。

本館存放國家重要檔案紀錄,檔案庫房外觀如同岩層切面紋理一般。底層紅色象徵林口特有的紅土地質,漸層堆疊至上部反映天空環境,象徵著從在地扎根至清透開放。建築平面強調基地原生森林、量體、人的互動,因此將公共區域抬高至二樓及三樓,四樓至十一樓為機關辦公室及檔案庫房。從森林小徑穿梭於既有密林中,直達二樓大廳,再一步步地向上走進國家檔案館的核心,詩意的表達出檔案館如同巨石矗立於森林深處,在綠意與青空的相映下,整體的氛圍象徵著歷史的沉重與輕盈,透過國家檔案館的興建,展現「國家發展經驗及人民共同記憶」,提升國人在教育、文化、研究及歷史之知識能量與認知水準。

四、預期效益

本工程已委託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郭英釗建築師)完成基本設計及統包需求書,後續將辦理統包工程採購事宜。希望透過妥善之軟硬體建設及營運階段以各種型式展現檔案知識,注入檔案生命力,將檔案資訊轉換為國家智慧資產,讓全體民眾共享。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嘉義縣】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二館〔國寶館〕(2027)*營建署專業代辦








2022-09-22故宮南院二館主建築動土 預定2027年開館

故宮南院邁向新里程!故宮南院二館主體建築工程今(22)日啟動,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主持動土典禮,嘉義縣長翁章梁、立委陳明文以及內政部次長吳堂安等出席,見證故宮南院往雙主館階段大邁進。


    國立故宮博物院吳密察院長表示,二館完工後,南院將有雙主館相互輝映,大幅增加展示空間,讓南院能策辦更多的好展覽,呈現國寶精華、新媒體及國際展。除了展覽以外,二館也將作為文物修護的交流與推廣的平台。109年10月發表二館的設計方案,以故宮典藏的青銅器文物做為建築物立面主意象,將「綠寶盒、水墨、翰墨山水」等概念,融合現有一館的飛白、墨韻及湖畔景致,作為整體景觀設計意象。
 
    故宮表示,南院二館的工程由內政部營建署專業代辦,期間因疫情及全球工料上漲等因素,歷經3次流標後,7月27日決標,工程費31億9,394萬元,總工期1,470日曆天,預計115年10月前主體建築完工,再由故宮續辦室內裝修及策展,116年12月底開館試營運。



2022-09-22故宮南院二館主建築今動土 預定116年開館


2020-10-29故宮南院發表新館設計方案 115年底試營運

故宮南院為提供多樣化展示空間及友善服務,優化民眾參觀體驗,將於湖畔區興建新館。目前新館已進入細部設計階段,預計111年工程發包、115年底試營運。
    故宮表示,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自104年底開館試營運以來,隨即成為文化界矚目焦點。為了導入更多大型展示,提升參觀品質,故宮重新盤點軟硬體,針對展示、推廣等空間不足的情況,提出興建新館的中程計畫。
    106年底行政院通過了「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中程計畫」,其中「故宮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建置計畫」在南院新建一個展館,大幅增加展示空間,落成後可以舉辦國際級大型展覽,進行文物修護及人才培育,並且使公共服務空間更加完善。
    故宮南院新館的規劃設計及工程由內政部營建署全程專業代辦,108年10月規劃設計案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得標,以典藏之青銅器文物做為建築物立面表現,並將「綠寶盒、水墨、翰墨山水」等概念,融合現有飛白墨韻館及湖畔景緻,進行意象式整體景觀規劃設計。
    故宮南院表示,今年9月已完成新館規劃方案擇定,目前進入細部設計階段。館內空間主要分為三部分:「博物館展示」將設置人氣國寶廳、數位展廳、國際展廳等;「修護及典藏」規劃開放式庫房及文物修護空間;「教育推廣及人才培育」,配合展覽及修護主題,設置教育推廣教室及文物保存推廣教室等。
    依目前進度,預計將於110年10月完成細部設計,111年3月完成工程發包及簽約,施工工期暫訂為1,170日曆天(實際仍需於細部設計階段評估), 114年9月由內政部營建署完工驗收;接著由故宮接續辦理室內特殊裝修及策劃展覽,新館預計於115年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



BUILDINGFOCUS部會報告【立法院】國立故宮博物院「新故宮計畫」專案報告(108年10月31日)

BUILDINGFOCUS部會報告【立法院】國立故宮博物院「新故宮計畫」專題報告(107年12月24日)


2018-01-06賴清德院長視察故宮南院,期許國寶館與地方共榮


2017-12-29新故宮計畫預算終通過!!

在張花冠縣長的努力與積極奔走下,前瞻預算中的新故宮計畫共編列107年到112年度預算約91.3億元,而107年的預算4.63億元於昨天終於順利通過。這段期間張花冠縣長不斷私下努力拜託立法院各黨派委員的支持,對此張花冠縣長非常感謝立委們的協助。

張花冠強調,計畫第一年主要辦理項目是南北院整擴建先期計畫,在未來持續的推動下,除了能使北院參觀環境優化外,也規劃在南院建築西側綠地建設「國寶館」,除補足原主館展場空間不足無法舉辦大型國際級大展之外,另強化文物修復功能,也藉由此館周邊景觀藝術工程,串連既有的觀光資源,帶動嘉義縣全面觀光效益。

此外,縣府也規劃在南院北側設置連接蒜頭糖廠的景觀橋,並將此橋命名為 “Double S”。張花冠縣長表示,如同韓國的「7017」,當今國際對公共景觀與工程建設都朝向簡潔俐落且國際貫通的方式命名。此座景觀橋同時連結故宮南院(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以及蒜頭糖廠(Sugar Town),而兩端的據點的英文名稱均以「S」作為字首,此座景觀橋因此被命名為 “Double S”。

張花冠縣長最後則強調,來嘉義文化結合觀光旅遊和產業,將具有嘉義特色的文化和國際接軌,不僅翻轉了文化沙漠污名外,更善用文化軟實力讓嘉義站上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嘉義。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連江縣】馬祖民俗文物館


馬祖民俗文物館



馬祖民俗文物館【粉絲專頁】
  



馬祖民俗文物館建館碑誌

歷史為全民共同記憶,文物乃前人智慧結晶;族群發展取決於歷史之厚實,游子魂縈故里則以文物為憑依。

馬祖本海上之荒島,宋代以來即見閩東漁人涉險汎淀於此,其後漸成聚落。先民雖胼手胝足,耕海為田,而隨身遷移之禮制民情,卻猶見中原古風。民國三十八年,馬祖因海峽風潮而成海上長城。國軍轉進,開物成務,建設鴻猷,肇建此時。民國四十五年為因應軍事所需,地區實施戰地政務,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將本地建構成軍事民政雜揉之特殊風貌。

整軍經武之後,民生條件轉佳,教育普受重視,惟傳統文化卻因鄉賢徂落而呈花果飄零。地區政府有鑑於此,於民國六十三年建請軍方撥移清水村庫房壹座,草創馬祖歷史文物館。體制因陋就簡,了無規模可言。民國七十二年雖於原址重修,但仍屬雛形,不惟空間狹隘,基本維護設施更付闕如,文物殃劫,令人扼腕。民國八十一年,還政於民,戰地神秘面紗漸褪色。原鄉文物對社教的功能、根源之探尋、向心力之擬聚、精神生活之陶冶,深受各界之重視。民國八十六年,曹前縣長常順先生乃指示教育局積極規畫,並向中央爭取經費。次年劉立群先生接掌縣政,成立馬祖民俗文物館籌備委員會,建館工作於焉展開。期間劉縣長全程參與,鉅細靡遺,評估與商確再三,遂成定案。建物由黃長美建築師事務所擘畫設計,採閩東建築式樣,以高低錯落自成聚落形態,由點、線、面、體之結合,突顯地區文化特質,並兼具展覽、會議、多媒體視聽教學之等功能。本館由瑞山營造事業有限公司承造,造價新台幣壹億柒仟貳佰萬元,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全額輔助。民國八十八年一月十九日興工,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竣工。

落成之日,緬懷前人開山啟林之功,並感戴各界鼎助玉成,不揜祖先義勇之德,特勒石為記,以垂淵長。
                                                 縣長 陳雪生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吉旦

【記者曹重偉報導】為提供遊客鄉親更優質的服務品質與觀展體驗,縣府文化處表示,馬祖民俗文物館預計自110年12月22日起,進行第二階段展示更新之佈展工程,屆時1樓研習教室與2至4樓展區暫時封閉,並將於111年度分階段完工恢復參觀,開放時間將另行公告;施工期間1樓展區仍照常開放,並自2至4樓展區正式封閉之日起,可免費入館參觀至111年7月15日止(暫定),恢復收費時間亦將另行公告。

 文化處指出,民俗文物館自93年開館以來,因應藏品類型與數量的增加、博物館概念的時代趨勢轉變,以及縣府近年「島嶼博物館」的政策願景與目標,開始醞釀並採分年分階段方式,推動文物館常設展示更新計畫。110年已完成文物館1樓「島嶼地誌」常設展,深入淺出的展示內容與全新風格的展場面貌,皆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

 緊接著即將進行的常設展更新,2樓展區重新定位為「島嶼生活」,呈現馬祖在地歷史脈絡與人文風貌;3樓展區將重新規劃製作「昨日新聞社」與「明日文化工作室」展區,前者將可提供觀眾互動檢索馬祖文獻資料之功能,後者則是提供小型成果發表之多功能展區,而館內原有生命禮俗、閩東語小學堂和宗教劇場等展區則不在本次範圍內;4樓展區將以「戰地島嶼」定位,講述馬祖居民在戰地政務時期中的獨特生活樣態。

 文化處提醒,由於此次佈展更新工程範圍較大,考量遊客鄉親安全與觀展品質,故2至4樓將採同步封閉並分階段完工開放之方式,造成不便之處,敬請鄉親與觀眾朋友見諒。





【記者曹重偉報導】位於清水的馬祖民俗文物館將於9日重新開館,配合此次開館,縣府文化處當天規劃系列精彩活動,包括上午930分的亮島專題展場開幕、1010分的「島語、尋路」在地知識特展開展、11時的文化園區公共藝術啟用典禮,以及下午130分的玻璃飾品教學DIY;另為慶祝重新開館,從9日至16日首週不收門票,免費入場,前百位進場者還可獲贈紀念品,屆時歡迎各界來賓踴躍參加、共襄盛舉。

民俗文物館自民國93年元旦開館迄今,已超過13個年頭,105年底因發生館內空調系統故障,為配合觀光,文化處特別等到淡季及利用年節期間,從去年1210日起進行內部整修,施工期間停止對外開放,接近4個月的封館也是封閉最久的一次。

配合此次整修,文化處也加緊館內1樓亮島專區展場的規劃佈置,將這6年來累積的成果做完整呈現,預定9日上午930分開展,特別展出兩位亮島人的還原面貌,還有以聲光特效呈現亮島人潛水捕魚的模擬場景,期盼透過專區展示, 提升馬祖在人類考古學上的地位。

上午1010分在4樓特展區,還有專屬於馬祖的「島語、尋路」在地知識特展;將之前舉辦的「你的記憶我的故事、你的技藝我的知識」馬祖學傳承工作坊,收集參加者所分享的馬祖故事,從時間序出發,包含馬祖人自原鄉遷移至馬祖後各種的生活面向,認識馬祖不同時代的各個樣貌。

上午11時則是文化園區公共藝術啟用典禮,文化處在處前兩側斜坡都裝設全新的公共藝術,都是出自設計大師之手,不論經過或是駐足欣賞,都會讓人重新體會到彼此生命的不同歷程與價值的相互衝突。當天活動流程如下:

 09:30 亮島專題展場開幕,文物館一樓。
 10:10 「島語、尋路」馬祖故事特展開展,文物館四樓。
 11:00 公共藝術揭幕,文化園區。
 13:30 「彩虹下的約定」玻璃飾品教學DIY,文化處一樓研習教室。



【記者曹重偉報導】因應內部空調系統全面更換,馬祖民俗文物館預定從1210日起進行內部整修,施工期間停止對外開放,暫定10641日恢復營運,屆時「亮島人專區」也會同步開放,特別提醒觀光業者及軍民鄉親特別注意,封館期間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民俗文物館是馬祖最重要的文物寶庫,也是地方文化建設的一大里程碑。館內收藏與記錄了馬祖多重歷史情境的空間環境改變,是各類藝文研習活動及外地遊客參訪的重要據點,也是戰地政務轉型地方自治之後的代表性建築,現也已成為外來客了解馬祖歷史與文化的最佳捷徑。

而民俗文物館自民國93年元旦開館迄今,已接近13個年頭,因館內空調系統久未更換、問題不少,而為配合觀光,文化局特別等到淡季及利用年節期間,暫停對外開放展開整修工程,而此次預估接近4個月的封館,也是自開館以來封閉最久的一次。

配合此次整修,文化局也加緊館內亮島人專區的佈置工作,將亮島人從發現,到後續挖掘及檢驗成果做完整的專區呈現,不僅提升馬祖在國際上及國內人類考古學上的地位,也將成為館內的一大亮點。

此外,將配合文化局持續推動的「馬祖文化園區」概念,以經國先生紀念館為中心,整理沿線通往民俗文物館參訪步道,再串聯至以呈現馬祖軍事戰地世界遺產為主題的勝利堡,連結彼此動線,形塑成為整體的文化園區。


2016-01-03民俗文物館收費機制敲定 215日上路,全票40

【記者曹重偉報導】馬祖民俗文物館收費確定!縣府文化局表示,為落實使用者付費觀念及因應營運相關支出,文物館收費機制預定215日上路,一般民眾全票40元,大專以下學生、軍警、10人以上團體優待票20元,5歲以下或65歲以上民眾免收門票,至於設籍本縣民眾亦免收,敬請觀光業者及遊客密切注意。

縣屬的民俗文物館到底要不要收費,近年引發討論,博物館收費向來都有兩種爭議的聲音,一種是文化均權的觀念,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接近文化、欣賞文化,不應該用價格限制,何況這些本來都屬於公家經營的博物館,公家資源釋出自然無庸置疑。然而第二種說法就完全不同,認為博物館需要收取象徵性的門票費,以避免觀眾進博物館來「光吹冷氣、不看展覽」,反倒浪費國家資源,博物館只要另設免費時段或降低門票售價即可,不需要全面免費。

從馬祖實際面臨的情況來看,目前所有的文化館幾乎都屬公務機關經營,有的經營的有聲有色,內部很有可看性,像民俗文物館已經成為每一位觀光客必到的景點,也是瞭解馬祖文化的重要窗口。關於民俗文物館是否有規劃要收門票一事,地區從去年下半年度就開始盛傳,也引發一些民眾對此議題的關心,認為如果要收取清潔費或門票的話,應該要盡早告知為宜。

文化局表示,民俗文物館收費辦法已於去年完成擬定並經縣務會議通過,預定今年215日開始實施收費,主要費率如下:

一般民眾:全票40元。
大專以下學生、軍警、10人以上團體:優待票20元。
5歲以下或65歲以上民眾:免收門票。
設籍本縣民眾:免收門票。

對於民俗文物館要開始收費,坊間多給予正面支持意見;但有人擔心會有少部分遊客因此裹足不前,基於宣傳馬祖民俗文化,這點門票不收也罷;而支持者認為,走遍世界各地的展示館或博物館沒有不收門票的,畢竟這麼大的一個館,要維持營運的水、電、人事等支出所費不貲,使用者付費確實有其必要,畢竟縣府財政窘困,藉此減少一點赤字也不錯。從無到有總是困難,馬祖的各類博物館不曾收費過,因此要開啟收費機制總要歷經一番掙扎,但為維護更好的參觀空間及提高經營績效,酌收費用應該是相關單位可以思考的問題。


人文歷史深度旅遊雲端應用計畫 臺灣深度之旅

Livia's Wonderland薇笑樂園

爆肝護士的玩樂記事

馬祖媽的生活:: 痞客邦PIX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