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國道6號東草屯休息站新建工程

 

國道6號東草屯休息站新建工程開工,預計113年啟用

111-04-22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111年4月22日上午10時,在國道6號東草屯休息站基地舉行「國道6號東草屯休息站新建工程」開工祈福典禮,南投縣政府與地方民意代表及地方仕紳等多人到場參加此一盛事,共同祈福工程順利圓滿平安。

為因應國道6號沿線觀光發展之需求,高速公路局利用原規劃國道6號收費站用地新建休息站,設置廁所、簡易賣場及大、小型車停車場,並設計順平廣場空間,提供用路人行旅期間活動空間與放鬆舒適之體驗,亦期待藉此促進南投地區觀光發展。

站內景觀設計採用臺灣原生種並設置完整之特色植栽區形塑臺灣原林的自然風貌,延續國道6號環境生態為本之設計理念,全面檢討出流管制,規劃滯洪池以減緩洪峰衝擊,污水處理採先進之薄膜生物反應(MBR)系統,處理水質達灌溉水標準並再利用,可大幅降低休息站營運期對水體衝擊。

高公局進一步說明,本工程建築量體造型呼應周邊群山地景,將山景引入室內,透過綠色建築設計手法,創造風的流動與光線互動。廁所設計充分考量男女廁間比率配置,且坐蹲比達3:2以上,更以性別友善設置通用廁所,並設有哺集乳室。除常見的廁所與停車場外,亦規劃設置簡易賣店,提供用路人快速及基本需求服務;此外,東草屯休息站融入太陽能板等多項節能減碳設計,將以取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為目標。

本工程計畫總經費約4.5億元,整體工期約27個月,預計於113年中完工,為東西向國道首座休息站,將提供用路人更加完善之行旅服務,國道服務品質再提升。






【臺東縣】長濱鄉衛生所(2022)


0422【臺東縣】長濱鄉衛生所落成啟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1581124948184/posts/1214887219284232/ 

【臺東縣】消防局成功大隊長濱分隊增建及耐震補強(2022)

 

0422【臺東縣】消防局成功大隊長濱分隊辦理增建及耐震補強工程落成剪綵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1581124948184/posts/1214889172617370/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臺中市】東區公兒30公園地下停車場(2024)

 

公兒30地下停車場開工 盧市長:打造東區公園式停車場

2022-04-18

台中舊城區火車站周邊,鐵路高架化及大智路打通,都市縫合後東區發展迅速,市府投入3億5,900萬元興建東區公兒30公園地下停車場,預計113年中完工,市長盧秀燕今(18)日出席動土典禮表示,基地採多目標使用發展規劃,將地面層規劃為共融式公園綠地、兒童遊憩空間及里民活動中心,地下設置停車場,利於當地民眾休閒活動使用,也有效紓解周遭停車需求。


今日為市長上任以來,舉行的第10場立體停車場開工典禮,盧市長表示,此工程為縣市合併以來,東南區第1座新闢立體停車場,工程基地距離台中車站約600公尺、LaLaPort約750公尺,步行約7至8分鐘可到達,鄰近台中火車站、忠孝夜市、建國市場及百貨公司,市府規劃興建地上一層、地下三層立體停車場,完工後,可容納約汽車格208席、機車格309席,打造智慧科技、便捷的停車場域。

盧市長也表示,此停車場地面層規劃鄰里綠地公園,利於休憩活動,滿足地方期待。此建物為求提升節能減碳效益,除預留26席汽車及7席機車低碳車格外,為推動電動車輛產業發展,也於地下停車場內規劃5席汽車及1席機車智慧充電設施,未來將視開發需求逐步完成智慧充電站設置,響應低碳生活目標。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這項工程是市長上任以來,第2場公園式地下停車場,結合里民活動中心的停車場,基地位在東區立德街及信義街口,面積約8,000平方公尺,連結台中火車站周邊及大智路打通後帶來商業發展。每日超過5萬旅運人次進出台中火車站,加上大智路打通、大型購物商城等,未來將串連集客效應,盼藉此帶動城市發展。

葉局長指出,建築物規劃取得銅級綠建築標章及合格級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融入台中火車站人文意象,地上一層社區活動中心外觀如同接續的火車頭及車廂,承載著來往的旅客般賦予連結鄰里交流之重任,藉由公園地面抬高與挑空,室內停車空間具備明亮、通風條件,也是一座具備環保與創新的地下停車場。

今日開工典禮,包含盧市長、交通局長葉昭甫、建設局長陳大田、民政局長吳世瑋、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副處長陳貴芳、停管處長盧佳佳、東區區長何宜真,以及市議員李中、羅廷瑋、何敏誠、邱素貞、鄭功進,市政顧問李春裕、溫玉整、陳豊圻、朱家成、林家揚,民政顧問歐亨、曾光輝、鍾林玉枝、顏明毅,立法委員黃國書及市議員黃馨慧服務處團隊,以及多位里鄰長皆出席祈福工程順利,現場也有許多民眾到場觀禮。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Facebook


親近海洋、善待海洋、永續海洋。海科館在此與您分享籌建的點滴及搭起讓您親近海洋的橋樑!


Public Building Taiwan:潮境智能海洋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維基百科




【基隆市】城際轉運站(2022)

 

基隆城際轉運站拚四月中完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3/09 18:39〔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城際客運轉運站工程究竟何時完工?市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長曾姿雯表示,整體工程希望能趕在城市博覽會前完工,整合市區國道客運、公車、火車的轉運功能,而縱貫鐵路起點、月台雕花雨棚等文物都有保留。

魅力基隆 - YouTube

基隆城際轉運站 即將成為城市翻新里程碑

新建的城際轉運站,將提供旅客遮風避雨的舒適候車空間,未來不僅成為通勤族、旅客及郵輪客重要轉運據點,更使基隆與首都生活圈更加緊密結合,基隆城際轉運站與國門廣場工程代表的意義更是國家門戶的蛻變更新。 基隆城際轉運站工程正在加緊腳步進行,整體進度已經超過八成以上,預計會在2022年2月底完工。我們的城際轉運站未來要去承接包括商務的客人郵輪的旅客,還有甚至包括未來的西岸會展旅運智慧大樓的需求,所以不僅是基隆很重要的一個交通建設,未來也會變成是進到大台北首都圈裡面重要的交通門戶。 興建中的基隆城際轉運站建築主體共有2層樓,外觀以玻璃帷幕呈現透視現代感,內部配置國道客運13席轉乘席,市公車月台12席,因應基隆多雨的氣候 特別蓋了一個15公尺高的候車大廳,候車頂棚結合了鋼材與木材的設計相當氣派,這一個候車頂棚的設計它是由非常多支的鋼柱支撐,同時這個鋼柱的設計像花朵般綻開,整個候車頂棚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建築,新建的候車大頂棚與轉運站空間會以空橋把基隆舊火車站串連起來,同時補強結構拉皮外觀,讓舊火車站呈現全新樣貌。 一旁台鐵的雕花雨棚也保存了下來,這一個兼具了過去歷史的發展跟現代的建築的城際轉運站,未來會扮演一個很重要的基隆轉運的門戶跟樞紐,不管是通勤族或是旅客觀光客,甚至是我們郵輪的客人,來到這個地方它就可以享用到非常方便的轉乘。 戶外廣場還設置了大型的公共藝術山海鳴光,將成為基隆市區最受矚目的新地標,山海鳴光是我們在城際轉運站的一個公共藝術,未來它不僅在夜間會做燈光的展演,未來定時定點會有燈光音樂的演出,讓大家耳目一新。 城際轉運站廣場將會串連國門廣場、海洋廣場及東岸郵輪廣場,讓遊客來到基隆享受友善的散步空間。基隆城際轉運站不僅是城市翻新的一大里程碑,同時也將是國家門戶的蛻變更新的具體成果。2022年4月基隆城市博覽會登場,這座全新的基隆城際轉運站將成為會場最新矚目焦點。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雲林縣】斗南跨站式車站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斗南跨站式站房新建工程〕

 

「斗南跨站式車站」規劃說明

2022-04-12

臺鐵局101年即著手規劃「斗南跨站式車站」,規劃之初係將斗南舊站拆除,新建跨站式車站,惟因該舊站後來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依「文化資産保護法」不得拆除。又受限舊站北側為斗南舊倉庫群及站前廣場、周邊道路:均非鐵路用地,在建築法規避難需求及鐵路用地範圍考量下,擇定「舊站南側新建跨站式車站」。因斗南新站站前道路劃定尚非屬臺鐵局權責,臺鐵局建請並配合縣政府妥善規劃站前交通動線,以提升民眾乘車之便利,促進地方繁榮。

       斗南站原無後站,進、出均需由鐵路西側,不甚方便。故車站設計之初,即將鐵路兩側民眾進出車站的便利性,列為首要考量,除建築造型融入都市設計意象外,並配置6部電扶梯與4部電梯,達成全齡化通行環境,其空間配置與設施,亦取得綠建築最高級別「鑽石級」候選證書。

       另「停車位需求」一節,目前斗南後站設有法定停車場,由民間業者承租營運,提供汽車停車位24格。雲林縣政府所提「後站(南側信義路旁)擬增設汽、機車停車格」一節,後續建請縣府依「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國有公用不動產收益原則」:向臺鐵局提出用地承租,臺鐵局當研討配合,以增進民眾停車之便利性。 

 

改善斗南車站站前空間及接送動線 張麗善縣長允年底前完成

2022-04-08

斗南火車站跨站式站房於109年9月5日正式啟用,鄉親無不希望藉由跨站式站房串接,促進東西站周邊發展、增進在地商業空間,惟近期縣府接獲地方反映,建議改善新站站前空間及接送動線。今(8)日上午雲林縣長張麗善在縣府工務處、城鄉發展處團隊陪同與斗南鎮長沈暉勛、縣議員蔡東富等人到現場現勘,傾聽地方需求,允諾重新規劃。張縣長指出,打開斗南火車站門面,縣府編列近300萬預算,在年底前規劃完成,讓旅客跟鄉親都能在優質順暢的動線中接送家人與親戚朋友。

斗南鎮長沈暉勛指出,斗南火車站廣場私人停車場,經過公所長期與業主溝通,考量斗南的進步與未來,業者也同意將停車場後移。今天拜託縣長來會勘,希望在經費上,可以讓斗南火車站南北倉庫群串聯,顧好門面,讓車站周邊環境越來越完善。

 

蔡東富議員說,全世界絕對沒有一個車站,是百姓看不到,躲在巷內,也沒有任何一個車站,是車輛無法出入,對搭車的鄉親來說,遇到下雨時,就要用跑的。透過鎮公所與業者、地主溝通後,皆獲支持同意配合站前廣場改善。希望縣府協助將斗南的面子與門面要回來,用六百坪建設一個廣場,包含車輛通行、計程車候車,讓鄉親接送有條安全通行的路。另對於鐵路局長期只專注自己本身建設,並沒有附帶周邊環境整理,他亦呼籲鐵路局,國家公部門的建設,都應將周遭環境、交通停車問題,通盤設想在內,今天也感謝縣府支持斗南建設。


縣長張麗善表示,斗南火車站前後鐵道將市區分為東西兩側,長久以來讓斗南鎮機能萎縮,影響地方發展甚鉅;原斗南車站特區因土地問題禁建10餘年,她上任縣長後除率縣府團隊全力協助與配合工程施作外,在工程執行期間,多次向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爭取強化斗南火車站後站門面,並爭取公共藝術預算自189萬提高至450萬外,亦請其於後站規劃足夠之汽機車停車格位,經盤點後站可活用空間約可增加提供小客車25格,機慢車320格,倘二期工程全數開發完成後,將可提供111格停車格,720格機慢車停車格。

 

張縣長指出,斗南火車站是斗南鎮的門面,縣府除積極爭取站房改建外,亦投入2億推動璀璨斗南之心新建工程,將車站周邊包括南向廣場及倉庫群、舊台汽車站等11處,營造成全齡化公共場域。近期民眾反映斗南車站站前廣場動線不順暢,建議改善,今特地帶領縣府團隊現場聆聽地方聲音也向鄉親允諾,站前動線及廣場規劃,縣府將積極協助;藉由站前廣場重新規劃並配置計程車排班區,優化斗南火車站新站門面、方便民眾轉乘,亦可以直接串接倉庫群,不論是現在已成為全民活動休憩之倉庫前廣場,或是7、8號倉庫青創基地、9號倉庫親子館、 10號倉庫斗南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等,提供縣民及遊客逛街、吃飯、運動、散步或休閒等多功能使用空間。


張麗善再說,鄉親對於斗南新建車站充滿期待,盼前後站串接,透過好的地理場所帶動地方興盛,但新設的火車站讓大家都很失望,不只阻斷所有發展,門面也被阻斷,動線不順暢。經過地方反映,縣府並與公所跟議員協調,希望將斗南火車站門面打開,透過接送區、動線規劃整理,讓車站門面可以更寬敞,動線更順暢。她呼籲鐵路局能傾聽地方心聲,不只前站,包含後站,本身綠美化設計,包含停車設計。國家重要的建設,最要緊的是帶動地方的繁榮與進步,投入許多經費,卻未帶動地方發展,是需要檢討的。希望鐵路局不要一意孤行,好好與地方溝通,怎麼透過建設、通盤檢討與規劃,讓鄉親滿意、讓動線順暢,共創斗南地區繁榮。









2020-09-05斗南站跨站式站房今正式啟用帶動大斗南地區發展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新竹市】香山綜合休閒運動館(香山國民運動中心)(2024)

 


新竹「香山休閒運動館」112年完工!MAYU建築以透亮設計解開室內束縛感  | La Vie 0324 


一區一運動中心最後拼圖 2.3億打造香山綜合休閒運動館今開工

2022-04-11

新竹市政府成功爭取到體育署補助1.8億元,共投入2.3億元新建香山綜合休閒運動館(香山國民運動中心),為香山區首座室內運動場館,今(11)日正式開工。林智堅市長特別感謝賴清德副總統,在他擔任行政院長時,給予香山最大支持,核定補助香山運動館,解決香山區長期缺乏室內運動空間問題,同時也完成「一區一運動中心」最後拼圖,提供香山居民更多元的運動場域選擇,預計明年6月完工。

林智堅市長表示,新竹市政府這幾年向中央爭取很多經費,透過設計力導入公共建設翻轉城市,在他上任前就已規劃有新科與竹光運動中心,得到市民很大肯定,唯獨香山卻因人口限制未有規劃。當他上任市長後,特別拜訪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我代表新竹市民拜託院長,自己作為香山子弟,故鄉卻沒有室內運動館說不過去。」

林智堅市長感謝賴清德副總統大力支持,向中央爭取經費新建運動中心,特別邀請到國際知名張瑪龍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他保證絕對是品質保證的優質運動中心。

他說,原先受限於經費並無泳池規劃,考量鄉親需求,努力爭取經費,得以興建泳池,如今館內設備項目齊全,提供熱愛運動的大小朋友使用,「雖然無法在任期內完成,以後作為市民和大家一起體驗,期待在市府及經營團隊努力下,持續翻轉新竹市。」

劉哲綱建築師表示,香山綜合休閒運動館緊鄰香山行政大樓,1樓立面仿清水塗料,2樓設計流線型金屬斜格柵,斜角計算過太陽照射角度,如同漂浮在空中的金屬盒子,創造都市動態感。為讓街景保持一致性,建物退縮形成都市騎樓與綠帶,設置街角廣場與街道家具,串聯開放空間,未來提供市集在廣場擺攤,而館內空間則通透明亮無死角,如同在戶外運動般,解開使用者室內運動帶來的束縛感。

教育處指出,香山綜合休閒運動館規劃地下1層、地上2層,1樓設大廳、游泳池(含兒童池)、Spa池、蒸氣室,2樓為桌球室、體適能中心、多功能教室、韻律教室,打造「樂齡、親子、婦女、無障礙」共融的休閒運動場館,未來將委由禾濤運動行銷有限公司營運,提供專業且多元的運動課程,並設置地下停車場。

市府指出,近年民眾運動健身需求頻率提高,為符合在地居民所需,設立香山綜合休閒運動館,是繼新科國民運動中心、竹光國民運動中心之後,帶給香山區市民全新的運動體驗。

今日出席香山綜合休閒運動館開工典禮有教育部參事葉丁鵬、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劉哲綱建築師、昭雄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吳錫儀、禾濤運動行銷有限公司負責人謝美惠,以及議員吳國寶、劉康彥、廖子齊等人共同見證。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苗栗縣】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2022)


縣長視察苗栗市納骨堂 允諾移植老樹美化園區

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工程計畫延宕多年,在苗栗縣政府協助下,獲得內政部確認許可持續推動,歷經3年終於完工,7日苗栗縣長徐耀昌在工程啟動前,與苗栗市長邱鎮軍等人前往視察,關心設備及環境營造規劃。縣長徐耀昌現場更大方表示,因原地重建的警察局需安置榕柏,允諾該處老樹將移植至苗栗市納骨堂栽種,期待打造更舒適、更清幽的殯葬環境。

 隨時代變遷,土葬需求不復以往,全國往生火化率超過97%,苗栗縣火化率也超過7成,而苗栗市已有6座公墓,為解決市民喪葬需求,苗栗市公所在民國97年規劃「苗栗縣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並報苗栗縣政府通過興辦事業計畫,但之後因故延宕遲未動工,103年施工期限屆滿必須廢止其許可,但因鄉親殷切期盼,縣府全力協助於108年爭取內政部確認許可,准許苗栗市公所辦理興辦事業變更以持續推動納骨堂興建案。

 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位在南勢里第3公墓內,占地約一公頃,總工程經費1億6500萬元,打造肅穆莊嚴地苗栗市生命紀念園區,以兩層樓建築融合「落葉歸根」與「觀自在」的人文藝術典藏館設計概念,規劃個人、夫妻、12人家族共2萬6960個骨灰櫃位,第一期啟用後共可容納1萬4434個骨灰櫃位,目前已有許多鄉親詢問方案,未來也將針對更大的家族需求規劃櫃位。

 7日苗栗縣長徐耀昌、縣府祕書長陳斌山、苗栗市長邱鎮軍、市民代表會主席楊喬安、縣府民政處長彭基山、農業處長李乙廷等人,前往苗栗市生命紀念園區視察。徐耀昌表示,18鄉鎮市幾乎都有公共造產納骨堂,苗栗市納骨堂在市公所用心規劃下,結合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不同宗教信仰需求,提供殯葬與追思服務,並將提供給予苗栗市民享有優惠折扣,不需要將親人送至他鄉存放及負擔高昂塔位費用,祭祖追思無須舟車勞頓,希望每位鄉親都能走的溫馨尊嚴,減輕家屬辦理身後事的負擔。

 徐耀昌指出,殯葬管理是成是現代化重要指標,致力提升縣內殯葬文化,並且全力協助鄉鎮市公所提供更優質殯葬服務品質,而苗栗縣警察局因建物老舊將原地重建,警局內的榕柏等老樹,原本規劃移置樹木銀行存放,但在市長邱鎮軍與代表會主席楊喬安爭取下,將警察局的老樹移植至生命園區使用,希望在綠意盎然的大樹美化下,讓園區的景觀環境更加舒適、清爽,並讓來到這裡的鄉親都能心曠神怡的祭祖追思。

 苗栗市長邱鎮軍表示,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計畫在108年開始,規劃設計到施工完工花費3年多時間,感謝在縣長徐耀昌帶領縣府團隊的全力支持與協助,讓行政程序合法且盡速推進,生命紀念園區啟用後將會是苗栗市之福,將分散多處的親屬長輩集中安葬,下一代在掃墓祭祖無須辛苦奔波,而未來也規劃將聯外道路拓寬並提升停車空間,此外,因建物面朝北,為阻擋強勁風勢,預計施作5到6公尺高的石碑,刻上星星或經文加上警局的榕柏老樹,將讓園區看起來更加莊嚴、舒適。

109628日。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工程
 
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工程破土典禮 縣長肯定市公所團隊

「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工程」於今(28)日在聯大段2492、2493地號(即第三公墓現址)舉行破土典禮,市長邱鎮軍陪同縣長徐耀昌、立委徐志榮、議會主任陳文斌、縣議員鄭碧玉、許櫻萍、徐筱菁、湯維岳、楊明燁、民政處長彭基山、代表會副主席楊喬安及地方代表等出席破土大典,納骨堂預計在110年年底興建完工啟用,總計2萬5千個堂位,總工程費1億6千5百75萬元,占地約1公頃。

邱鎮軍市長指出,納骨堂總計25,000個堂位,第一期設有12,500個堂位,分屬不同宗教,讓不同信仰市民有多元選擇。另外,納骨堂內因應大家族的需求將設有神主牌區,而戶外也將種植樹木花草,打造一個「優質生命園區」。生盡孝死盡哀,是傳統講究孝道國人特別注重的,生死之事一定要隆重圓滿,市公所一定秉持給先人有最後的歸宿,並讓親人追思時有莊嚴、明淨場所。

市長邱鎮軍特別感謝苗栗縣政府展現效率通過本案審查,同時經由苗栗市民代表會主席邱炳光及所有代表們全力支持下,使本案能夠順利推進。市長對於納骨堂興建特別重視,也是他當時競選政見之一,堅持推動就是為免鄉親祭祖舟車勞頓,市民不須再將往生親人送至他鄉存放,追思親人不須異地奔波,更不須負擔昂貴塔位費用,大大減輕市民辦理親人身後事的負擔。

縣長徐耀昌表示,「苗栗市公共造產納骨堂工程興辦計畫」在97年10月經縣府核定,109年1月經縣府同意變更,成為苗栗市第一座納骨堂,對於邱市長鎮軍及公所團隊的積極認真給予十二萬分肯定。

縣長上任以來非常重視生命事業各項服務的推展,因為面對人生最後的終點,每個人都希望走的尊嚴與溫馨,所以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提升本縣殯葬文化,要求縣府團隊全力協助鄉鎮市公所提供更優質的殯葬服務品質,照顧全縣鄉親,而且苗栗市納骨堂完工啟用後將可紓緩納骨設施不足的問題。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1998)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 Facebook


看得見的躍升與優化-2022科工新風貌 

111-04-03

教育部所屬機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工館)2022年迎來新氣象,因為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以及綠園道的闢建,將原本因鐵道形成的南北藩籬融合成為一座綠博物館,同時透過臺鐵科工館站、捷運轉乘、公車與Ubike共同建構而成的路網,打通科工館的交通動脈,讓民眾可以更加輕易親近科工館,輕鬆地來一趟知性之旅。

以綠建築作為永續經營願景的科工館,除了辦理多項科學教育活動,藉由科學體驗學習,讓各類群眾透過動手體驗方式,了解生活中隨處都有科學,培養人人都是科學人的學習環境與精神,近年來更積極優化環境及硬體設備,執行行政院所推動「國立社教機構環境優化·服務躍升計畫」,企圖打造一座南臺灣科技教育綠博園區。

「國立社教機構環境優化·服務躍升計畫」期程自111年至113年,科工館共獲補助經費新臺幣1億5,353萬元,執行重點包括:「展示大樓外觀鋼構美化工程」、「展示大樓天窗及各樓層地板伸縮縫景觀工程」、「中央控制系統升級」、「打造國際級會議空間」、「增設亮點電梯」、「特展廳環境更新」、「大銀幕電影院更新」,以及親子廁所、太陽能增設及非營利幼兒園、空調設備汰換等10項大型工程,是建館以來最大一次工程修繕及設備汰換。

除了更加強化建築主體結構與安全性,新增設的亮點電梯將以圓弧形全景開窗為規畫,讓使用者身處挑空區能夠享有270度的開放視覺;而升級數位放映系統的「大銀幕電影院」,於空間改善之外並增設舞臺,也可提供更彈性善用空間條件;此外,透過全新打造會議空間以及特展廳的更新,未來將可提供國際級的會議、研討、展覽等活動環境及設備,更加深化與學術的連結以及策展的便利性,同時提升博物館的收益。

教育部表示,科工館執行「國立社教機構環境優化·服務躍升計畫」,將可望達成改善建物體質、確保建物公共安全、營造舒適館舍空間、提供友善服務環境等效益。而隨著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以及綠園道的闢建,也有助於科工館引進更多元豐富的展覽及活動,吸引更多民眾參觀。未來的科工館除了環境腹地躍升、硬體設備優化,更融合時下的新媒體科技轉化科學或產業發展研究成果為生動有趣的展示內容,以提供社會創新及靈感來源,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成為親子共遊及全家共學的好去處。